欢迎来到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图书馆

青少年诵读技巧讲座

  • 发布时间:2018-09-11 14:45:13
  • |
  • 作者: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23次

青少年诵读技巧讲座

 主讲:华池县政府办  王治伟

 

今天我从重音、停连、语气、节奏,四个方面简单的讲解一下诵读技巧。

一、重音

重音是指朗诵表达中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逻辑关系及情感点染的词或词组。重音是表达清楚的关键一环。重音会形成受众准确理解的一个个路标。就是说,重音不准,根本无法表达清楚。而清楚是表达的根本。

在普通话的学习里,讲过词的重音,即词的轻重格式:

比如,中重格式:后一个音节重于前一个音节。民主,看破

重轻格式:词尾一般轻读。来吧、月亮

这里不做介绍,我们今天所讲的重音不同于词的轻重格式。

 

语法重音:

★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读成语法重音

今天睛天。他是北京人

★名词前面的定语常读成语法重音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状语常读语法重音

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天气渐渐地冷起来了。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或其他动词充当的补语常读成语法重音

他普通话说得很流利。灯光照得满屋通红。

 

强调重音

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叫强调重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

强调重音的强度比语法重音更强些,因此能把需要强调的部分突出出来。

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

 

谁在读英语?我在读英语

你在读什么?我在读英语

你在干什么?我在读英语

我们在朗诵时,要认真理解作品,正确而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意图,才能正确掌握好强调重音。

那么在什么地方处理成强调重音?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啊?《文艺作品演播技巧》一书里把它归纳为几类,大家可以参考:

 

★并列性重音:

体现内容中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情况、不同途径等。这里思想感情的趋向是一致的,没有反向的运动。

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养和不同职业的网民,有着不同的上网目的、上网时间、和上网感受。”

这里每个重音都重要,少一个不行。

并列关系的句子常用“也”、“又”、“还”、“另外”、“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等关联词来表示,大家可以从这些来判断。

 

例句: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天上的草原》中国传媒大学 阿木古郎

在儿时依稀的记忆中,我是出生在飘着炊烟的白色毡房,茫茫的大草原啊,是我熟睡时的摇蓝、是我嬉戏时的玩伴、也是我学习时的殿堂。

并列关系的分句是互相对待的,因此都要有重音。

 

★对比性重音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语言目的、加强形象、明确观点、渲染气氛或深化感情。一般对比性重音至少有二个。

如:你是妹妹,我是哥哥。

只要我不想到年龄,我就青春焕发。

这个例子是说对比性的重音,并不一定能找到相对应的二个词,在这里把不想和青春焕发处理成重音,能更好地表达这种对应关系。它的言外之意是,但是我一想到年龄,我就有种忧伤。

 

★呼应性重音

从重音的角度提示上下文的呼应关系,是呼应性重音的价值。它可以增强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和联系性。

当○○○时,在●●●时,都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呼应关系。

如:《周总理办公室里的灯光》-《文艺作品演播技巧》

当祖国渡过了沸腾的白天,当人们梦里甜蜜的微笑。

啊,同志啊,你可知道,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办公室啊,

灯光又亮了通宵。

所谓呼应是指前后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是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的。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在这里,当…呼点,周总理,又,应点。几呼一应。

 

★递进性重音

递进性重音可以揭示内容层层推进的关系。为显示其递进关系,递进性重音总是向着一个方向突现,后一个比前一个重音揭示更新、更深的含义,或展现更新、更多的事物。就是说,在联合复句里,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在数量、范围、程度、时间以及其他方面更进一层。

例如:

学习朗诵,不光要学理论,还要勇于实践。

例如:《西去列车的窗口》贺敬之

一路上,扬旗起落—

苏州……郑州……兰州……

一路上,倾心交谈—

人生……革命……战斗……

例句: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火光》-煤矿文工团 程寅

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还、也、更)”等关联词、副词的句子多表现递进关系。‘不但’启下,‘而且’承上。承上比启下更重要,只用承上的不用启下的没什么关系,光用启下的不用承上的有时就站不住。例如“我不但认识他,而且了解他”这个句子,也可以说成“我认识他,而且了解他”,但如果说成“我不但认识他,了解他”,就会让人感到话没说完。

递增进性重音表达时,应一个比一个爬升或加强,以体现其递进关系。

 

★转折性重音

转折性重音反映了语言链条发展的相反性方面。前面的偏句说的是一个意思,后面的主句说的和他相反,相对。这种偏正的复句,

前面的偏句多用 “虽然、尽管”,后面的正句多用“可是、然而“等(成对的)关联词来表示。表意的正句是重点。

例句:“你总是说,你是我的红颜知已,我们早已心心相印,可是,你连视频都不打开让我看。”

例如: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我的心》中国传媒大学 张一萌

我夜夜在哭,因为这颗心实在痛得受不住了,它看不得人间的惨剧,听不得人间的哀嚎,受不得人间的凌辱。我想要放它走,可是,它被你的祝福拴在我的心房内。

 

转折关系可分“重转”、“轻转“两种,在读的时候,稍微区分一下就行了。

 

除此,还有强调性重音,比喻性重音等等,这里不说了。

前面说到,朗诵忌平淡。一平,语气没了,节奏也没了,重音肯定也没了。怎么才不平淡呢?在读的时候,有些地方突出加重一点,就把它区别开了。比如,看到递进关系啦,转折关系啦等句子时,别一个调子读下去,稍稍处理一下,就不平淡了。

 

当然,朗诵中的重音并非全是重读。还可以通过扬起、拉长、放轻、顿歇等手段达到突出的目的。比如:

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我的心》张一萌、王凯

妈妈呀,请你饶了我吧,这颗心我实在不要,不能够要了。

 

例句: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匆匆》江苏泰州市幼儿园 薛悠璐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最后想强调一下,重音,不可多。多了就没了。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在朗诵中是基础之一,初学者要好好体会。我还想强调一下,对于一篇好的作品,好的朗诵,里面总有一个到二个重重处理的地方,也可以说是重音,也可以说是重处理。可能是感情最高潮处,矛盾最激烈处,在这样的地方,加重处理,能抓住人心。整体来看,起伏跌宕,富有感染力。我们再听一下中央台的大赛作品。

 

例句: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我的心》-中央电视台王凯

这些年来,我怀着这颗心走遍了世界,走遍了人生的沙漠,所得到的只是痛苦和痛苦的创痕,正直在哪里?和平在哪里?幸福在哪里?这一切可怕的声音哪一天才会听不见?

这一切可怕的景象哪一天才会看不到?这样的人间悲剧哪一天,才不会再演?一切都象箭一般的射到我的心上,我的心已经布满了痛苦的创痕,因此,它痛得更厉害了。

    我不要这颗心了,有了它,我不能闭目为盲……

 

例句: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老人与海》-中国传媒大学 曾恬 金北平

女:老人觉得自已快要撑不住了,他用绵软的双手努力握紧他的鱼叉,将鱼叉举过头顶,他把鱼叉举到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

 男:来吧!冲着这儿来吧!让我们来做临死前的最后一次决斗吧,我老了,没什么力气了,我跟你磨了三天,我等了你一辈子了,老兄,我这从来没见过比你更大更美更沉着

的鱼呢,来吧,让我们来看看究竟谁杀死谁!!……

女:啊……老人羸了,他战胜了自已,战胜了那条大鱼,他没有发现一群无所畏惧的鲨鱼正嗅着血迹向这里涌来。

 男:你们这群厚颜无耻的家伙,真会选择时机,但我不怕你们,不怕你们,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你们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你们打不败他!……

 

重音的原则有二个:一是为了清楚,二是为了感染的需要。

 

二、停连

停连是指语言表达中,语流、声音的中断和继续。

停连的目的:是为了使语意更准确,更完整,更生动,更传情。

举个例子来说明:

“在封建礼教下,女人死了男人,不能再嫁” “在封建礼教下,女人死了,男人不能再嫁”

 

“在聊天室里双工,妹妹要是跑了麦,可就难看了。”

“在聊天室里聊天,妹妹要是跑了,麦可就难看了。”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这些,停连错了,意思都发生变化。

 

停连:一是为了生理的需要,该换气就要断,然后再连。

二是语法上的停顿。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语法关系的,在文章中就反映为标点。语法停顿的时间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当。句号、问号、叹号的停顿比分号、冒号长,分号、冒号又比逗号长,逗号又比顿号长。段落之间的停顿又比句子长。这只是个参考,因为朗诵并不以标号为停连原则。

 

三是强调停顿,这个是主要要掌握的。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或者在有标点的地方作较长的停顿。

听一听例句就能明白: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中年》-煤矿文工团 杜宁林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向前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

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到这时候大概有两件事你不能不注意。

 

再如:《我是中国人》 王怀让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

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热血,

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

泰山  是我站立的脚跟

这一节,可以一句句的读,但是为了打破呆板的语速,可以在泰山处停一停,以强调朗诵者激越的自心情感。这是在节奏里讲的事例。如果从语法上讲,是不合适的。但是,这一停,反倒使观众听得更真。停顿的作用,一是转折,二是强调。当然,在这里不是为了强调站立的脚跟,是为了不呆板,有节奏,抓人心。在这里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看起来不该断的地方,根据需要,也可以停顿。让他们休息一会,我加点音乐,读一下,看看效果。

 

在这里停顿,是为了强调,这样能抓住人。这一停,一是转折,二是强调。

 

运用强调停顿要注意语法关系,一个词的内部一般不能停顿,大多数虚词也要同它前后关系密切的那个实词(或词组)连起来读。

比如: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 国人

他到半夜才睡觉 他到 半夜才睡觉

 

总之,停连要做到合情合理,保证听觉上的完整性。在此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见到标点符号就停,没有标点符号就连。有时为了感情的需要,要一气到底,听起来很抱团,不散。有时候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更好的抒发感情,营造气氛,加强语气,也可以断。

至于停多长时间,连到什么程度,大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这里介绍几种停连方式:

 

落停

最普通的停顿方式。一个意思表达完了之后,停顿,时间较长。声断气也尽,句尾声音自然顺势而落并停住。

听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中年》煤矿文工团 杜宁林

最暴露在外面的这张脸,从“鱼尾”起皱纹撒出一面网,纵横辐辏,疏而不漏,把脸逐渐织成一幅铁路线最发达的地图。所以脂粉不可少。不过在上妆之前下妆之后容易令人联想起  聊斋志异的那篇《画皮》而已。     我看见过一些得天独厚的男男女女,

 

杨停

句中无标点符号之处,即意思未完又需停顿的地方。停顿时间较短,声停气未尽;停之前,语势稍上杨,或声音拉平。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匆匆》江苏泰州市幼儿园 薛悠璐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  飞去了。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匆匆》江苏泰州市幼儿园 薛悠璐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   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直连

有标点符号,而几个句子内容又联系较紧的地方。要顺势连带,不露接点。就是长连。

 

我们原来举过的《火光》那个例子,也能让大家听出来,这种顺势连带,一气呵成。再听一遍。

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火光》煤矿文工团 程寅

 

这些黑夜的火光的特点是: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再举个演播技巧里的例句,这一段,说是如果见了标点符号就停,然后再接着读,就会读散读碎。语流应该一气贯下一直到底才能停。这就是直连。

   “爱,有许多种。人类的血缘之爱是天赋的。陌路人的爱没有血缘性,体现了人对同类的关心,和人之为人——这样一个大家族的亲密和温暖。这就是一种博爱,一种比血缘亲情更深刻的东西,它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人类团结在一起。”《文艺作品演播技巧》

 

“我们说表达语言诉一气呵成,并不是说,生理上也要一口气冲到底,而是主要指心理上表达中语气对内容逻辑及情绪推进的“语气团”不能散。”

这个也是相对而言,如果都是这么紧凑地连带,就没直连了,前后一对比,才能显出来。就是说,读文章别那么一板一眼地读,也不能为了连而连,而是为了一种表达地需要。

 

停连部分主要要了解:停连的目的是使朗诵更清楚,表达更准确,更传情。读得太平,不吸引人。突然一停,就是强调,转折。就会把人的耳朵一拉,认真的听你柔情。突然地加速,长长地一连,这样很紧凑,也能抓到人心,把他的耳朵眼睛吸引过来。在这一部分,初学者能够学会强调停顿,我认为,就成功了。

 

三、语气

语气,就是表达说话人具体思想的口气。

语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语句的升降上,但并不是全部,因为声音是立体的,还有明暗,强弱快慢之分。所以我们说,语句的升降是语气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句的升降表达着不同的语气,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同样的个“哎”字,升降不同,意思不同。(打电话)“哎?什么?”“哎,好的好的”“哎~ (叹气)

我感觉,过去我们在中学里,老师都给我们讲过,不过,那时候讲得可能是角度不一样,可能是分析文章,也可能是一带而过。

把我们过去学到的归纳一下:

普通话语调的两种基本类型是降调和升调。

降调是句尾降低的调子。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用降调。

如:他掌握两门外语。这位同志真坚强。

升调是句尾升起的调子。疑问句用升调,一般句子中暂停的地方也用升调。

如:你真的不去?

而我们现在呢,还是讲这些东西,只是把它再细说一下,给大家介绍几种语气的表达方式:

高升调:前低后高的语调。也称为“上

山类”语势,象登山一样,由低到高,气势上行。多表示号召、鼓动、反问、申斥等感情。

如:让它摸一摸蓝天的额头。

我们在朗诵中对一些词的处理,也要形象一些,比如,树根,低一些,树枝,高一些,树叶,再高一此。这里,蓝天,额头,往高里走,这一点分析也是对的。当然,我们只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高升调,就是语势象登山一样,往高里走。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也可以说成是‘下山类’语势。象下山一样,曲折而行,气势下行。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心情沉重等感情。

例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我知道年近花甲的父亲得在车站熬上一夜了。

 

★平直调:整句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变化。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不带特殊感情的叙述和说明也用平直调。

如: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今天还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升降调,大都反映在句未的那个词上,是升是降。曲折调呢,在句中。可以细分为‘波峰类’‘波谷类’二种语势。

波峰类语势,有一个波,中间高,是重点。

例如:这些绽放于雨中的花朵啊!

波谷类正相反,中间低。

这些绽放于雨中的花朵啊!

语气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的,每天都在用的。因为书上的东西都是从生活中来的。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们在生活中语气天天在用,非常自然,贴切。但你让他朗诵时用语气,他不会了,他不自然了,这就是练习不够。所以,语气的把握最容易又是最难的,它贵在准确。希望大家在实践中慢慢体会,

有的人会讲,自己在表达中觉得内心情感到位,也运动了,可是听起来还是平。这恐怕是语势幅度拉的不开,不充分所致。可以通过,改变语速、声音的强弱、明暗以及拉大语势幅度,夸张些等方法来加强语气。

例句:这些绽放于雨中的花朵啊!

 

     四、节奏

节奏是朗诵的灵魂,是我们初学者一定要掌握的技巧。一说到节奏,大家马上要想到速度。是的,语速有快有慢,但声音是立体的,还要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这样呢,有起伏有变化,才受听。唱歌为什么好听?它有旋律美,声音美。好的朗诵也是的,汉字本身有四声,好的诗歌散文也有它音乐美,韵律美,旋律美,通过节奏,通过这些技巧把这些美展现出来,给人以享受。朗诵太平淡了,肯定就是没有节奏,句式单调,一个调子往下走,象和尚念经一样,没多大变化,没什么感染力。

那么节奏有哪些类型呢?《文艺作品演播技巧》一书里把它分为六个型:轻快型、凝重型、低沉型、高亢型、舒缓型和紧张型。

我示讲了一下,感觉效果不太好,初学者不一定能很快地掌握,因为要有对比才能区别开,这要花费一些时间,要首先讲什么是语节啦,什么是词的疏密度啦,还要做对比,很费时间。我临时改变了一下,我们这样讲,快节奏、慢节奏和适中的节奏,东西还是这些东西,但是,这样好记,也好掌握。

一、快节奏:语速较快,多为上山势。轻松、

愉快的时候,声音就轻快一些、明快一些。兴奋的时候、激动的时候,声音就亢奋有力一些。

例句:哇,/你真厉害!/念大学时的牛仔裤居然还能穿啊?!/《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电影《晨雾》中杜小梦的话

这句话,语速可以读得较快,但语气要轻松。属于轻快型的快节奏。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给父亲的一封信》郭笑

“诚然,决非每一个士兵都能成为将军,举目当今世界,眼花缭乱的现代物质文明对

我们这一代骄子有何等的诱惑力啊,但我的信条是"花前月下没有将军的摇篮,卿卿我我中产生不出元帅的气质,恋栈北京的士兵则不可能成为未来的元帅,未来的元帅应出自深悉士兵含义的士兵,应来自血与火的战场上";因此我才请求离开京都,来做一场未来元帅之梦。”

再举个例子。我们说,好的朗诵必定节奏分明。在我们这次朗诵大赛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得到。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总设计师颂》-河南话剧团的于同云。

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总设计师颂》河南话剧团的于同云。

 

,深圳,好一片试验田,深圳好一个改革开放的新天地,在总设计师的决策中,我们突破了传统观念的僵化,确立了一个个新的定理,时间就是金钱,企业经营就是要追求经济效益,不管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谁能为工期短,造价低质量好的工程多拉快跑谁的钱包就会装住新的惊奇,与国际接轨的最新技术,和着水泥快速的搅拌搅拌,与无数钢桩一起创造出每天上升一层楼房的速度出现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奇迹.

这个例句也可以说是高亢型的快节奏,语速快但声音有力高亢。

 

二、慢节奏。心情沉重、凝重、悲哀时,节奏要慢下来,语气低沉起来。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我的心》-王凯

记得当初你把这颗心交给我的时候对我说过,你的爸爸一辈子拿了它待人爱人,他和平安宁的度过了一生,临死,他把这颗心交给你,他说,承受这颗心的人将永远正直幸福,并且和平安宁的度过他的一生,现在你长成了,也就承受了这颗心,带着我的祝福,孩子,到广大的世界中去吧!

可以算是凝重型的慢节奏。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青衣》-中国传媒大学 秦原

小燕秋知道,她的嫦娥在她四十岁的那个雪夜,真的死了。

观众承认了春来,掌声和喝采声就是最好的证明。小燕秋无声的坐在化妆台前,她望着自已,目光象秋夜的月光汪汪地散了一地,她一点都不知道自已作了些什么,拿起水衣给自已披上,取过肉色滴排,挤在左手的掌心,均匀地一点一点往手上抹,往脖子上抹,往脸上抹,然后请化妆师给她调眉,包头,上齐眉,戴头套,镇定自若,出奇的安静。

 

特别是表示悲哀的心情和沉重气氛的慢节奏多为下山势,一句比一句低。句尾的落点多显沉重,气息深长。

如:江南梅的《有风的日子》:

我是多么渴望衰老,渴望久无人至的心田,宁静地结满青苔,渴望你握一把陈旧的往事,探访我遗世独居的小屋;

而那时,那时我已不在……

 

这里低沉型的慢节奏来读。

 

三、中速。声音平缓轻长,气息也舒缓。多表现抒情,恬静的内心和平稳的讲述。一些散文多采用。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中年》-煤矿文工团 杜宁林

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向前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

动,人的年纪也是这样,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你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一般的女人到了中年,更着急。哪个年青女子不是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

就破的样子?可是到了中年,全变了。曲线都还存在,但满不是那么回事,该凹入的部份变成了凸出,该凸出的部份变成了凹入,牛奶葡萄要变成为金丝蜜枣了。

 

注意:

1、节奏并不是速度的快慢。要通过声音的快慢、长短、高低、明暗,以及气息的深浅、强弱等调整来实现。

2、节奏通过整篇的朗诵来体现的。节奏贯穿于整篇文章中,语气是句子,重音呢,是词汇,也包含在句子中。节奏是通过整篇的诵读才能比较出来。

3、不能为了节奏而节奏。要情带声,内心的节奏带动声音的变化。这样的节奏才不死板。

4、一般使用节奏的方法是:

欲杨先抑,欲抑先杨

欲慢先快,欲快先慢

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欲明先暗,欲暗先明。

欲高先低,欲低先高。

录音:全国朗诵大赛获奖作品《再别康桥》-徐涛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就是要有对比才行。第五六节比较重要,是高潮的部分。第五节,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情绪要由前面的舒缓转向激昂,要高起来,快起来,而且“放歌”要停顿一下,是为了突出后面的,“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第六节呢,要低缓,以表达离别之情。这二节的处理,就是用了“欲抑先杨、欲慢先快、欲低先高、欲轻先重、欲暗先明”的方法。前面寻梦,兴奋些,后面回到离别的现实,很惆怅,低沉一些。

最后,我想说,朗诵的表达技巧是统一的,不能单一的分开来看。一句话的处理,从语气上,重音上,停连上都有着关系,和前后对比,与节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注重使用。

今天的课呢,讲得不太细,但让大家听了很多段子,我觉着欣赏课非常重要,比较直观。象节奏这一节,你如果能知道,第一,还有节奏这回事。第二,什么是节奏啊?从人家的朗诵中你能听出节奏来,我这一课就成功了。所以,最后一章节就这么讲了。我希望初学者在学习时,把标准定高些,多听些水平高的朗诵,要多听多读。多听,有标准了,找到了自己喜爱或者适合于自己的朗诵风格。然后多练,慢慢地语感也出来了,水平也提高了。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

 

 


地址:华池县东山森林公园 邮编745600 联系方式0934-5122240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图书馆 总访问量:99189